行业资讯 分类
食品专BOB业就业真的这么惨么有没有人站出来反驳一下!?

  BOB体育官方网站最近回答了一些关于食品专业就业的问题,发现有很多同专业的朋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也提了很多新问题,所以我就从个人的经验角度出发,给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个人理解的 食品专业“自救”的方法。

  写在最前面,因为食品专业本身学历跨度太大,样本差极大,有专科的食品药品检测类专业到博士的五花八门的课题,本文仅从个人立场出发,不代表适用于全部食品专业的朋友,如果有朋友觉得和我的背景&要求差不多,那可以参考一下,否则这篇指南不具有泛化的能力,勿杠~谢谢大家

  打开知乎,“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相关专业就业有多惨就不用我再赘述了,穷,危险,压力大的专业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食品专业”作为一个和“生化环材”都蹭上了关系的学科,那岂不是“坑中之坑”?从学生的角度,如果这个“坑”说的是做科研,我觉得,很有可能是,近年来食品科学已经从一个接地气的工科逐渐“材料化”“生物化”(不只是国内高校,国外的高校比如我硕士所在的eth,也有的食品大组完全就是在做材料,各种合成与表征)BOB。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食品科研化,各大高校研究生追求高IF paper 。

  举例展开来说,现在有许多原本的材料出身的组跑来食品圈子做科研,focus在食品大分子上,把材料的表征的内容做一遍,发高影响因子的paper。传统食品老牌期刊的IF其实都一般般,比如JAFC,2020的IF只有5.279,和动辄10+的材料领域没法比,从传统食品领域跳脱出来,追求拥有更高影响因子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另外,其实从“双一流”评估的角度,我本科母校所划定的食品“双一流”非综述期刊靠前的有food hydrocolloid 和 food microbiology(不太清楚是不是每家学校都这样),如果看一看food hydrocolloid所刊载的文章,不难发现和材料的期刊已经非常同质化,区别主要在于研究重心放在了食品科学关注的胶体大分子(糖,蛋白质,脂质等,绝大多数食品材料都在这个大小区间)。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在食品领域内继续做类似上述的科研内容(同理“材料坑”,做微生物的也可以类比“生物坑”,细化了研究的应用场景到食品领域),其实和学材料或者生物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劣势更明显,因为所使用材料和研究对象的限制,食品组的文章想发到更高水平的期刊会比一般的材料,生物的组难度更大,如果组水平一般,很有可能最后就是在食品圈内的这几本杂志打转,竞争不过同水平的材料,生物组。综上,如果已经在上面的这种“坑”或者即将迈入“坑”的话,自救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看到上面的分析,有同学可能会困惑,那为什么要独立出食品专业,不直接在化学,生物里开小方向就好了?我理解这是因为产学研的脱节,食品专业的开设和预期的效果有较大出入。

  其实食品本身是具有研究意义的,因为食品本身的复杂程度和生产要求和一般的生工,化工产品有非常大的差异,想一想我们平常吃的食品,基本都是成分多样化的混合物,而且颗粒大小也不均一,在加工过程中,流变性质必然非常复杂;同时,营养素,微生物控制,风味等一系列因素都对食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市场实操方面,食品产品更新的速度和有限生产线的搭配,产品的合规化,进出口贸易,物流系统等也都需要很多食品科学理论的支持。以上简单列举一下,不难发现食品学科的存在确实有其特别的定位和意义,而且不像生物和材料许多国际巨头垄断,本身国内食品业界也不乏大企业和一系列本土化的需求,那为什么毕业生们还是叫苦不迭?我比较肤浅的认知里,是因为学校的教学和产业脱节过于严重,食品专业的同学如果不“自力更生”,很难具备有价值的从业能力。

  1) 师资水平方面,国内我所接触的大多数老师,几乎完全没有产业经验,而且因为论文压力,学校近年来也更喜欢招科研背景漂亮的老师,很多也都是来自材料,生物背景的,这天天忙着在实验室肝的博士毕业生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产业。而且因为目前的食品科研风向,大家做的东西反而是越来越脱离产业的材料化,生物化,如果学生也继续是在这样的组里学习,那怎么可能会了解到产业需要什么,从而找到好的工作呢(补充一下,产业≠工厂,而是实际的应届生招聘的企业需求)?

  2) 另外,食品的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很看任课老师的良心和水平。首先必须得说,我本科碰见过非常多非常不错的老师,他们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在工程知识的教授上,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能力。但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基础课里,很多学校的数理,编程能力严重弱化,只开一门微积分的学校不在少数,这显然不是正常理工科该有的数理配置;专业课里,除开必需的食品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不同高校的同学们交流都感觉,有很多专业课都重在背诵,背完之后一周内忘得干干净净但依然能有不错的分数,其实本身并没有掌握什么有价值的能力。

  最后把以上几点综合下来看,就算是一个非常认真努力执行了食品本科教学大纲的学生,其实也很难掌握理想的食品行业的专业能力,即使读了硕士也很难有所改善,反而可能会跳进更大的“科研坑”。所以,确实食品专业有“自救”的必要,那么具体怎么“自救”呢,我们接下来看。

  说完了沉重的,我们来谈一些轻松正向的话题,前面说了那么多缺点,那这个行业还值不值得大家入手呢?先说我个人的理解,在满足了一定要求的前提下,食品行业还是可以考虑入手的,能够提供平均水平线以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薪资。进一步说,1)食品饮料行业所代表的FMCG快消品行业其实是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在每年的求职市场中也是比较热门的,同时食品专业学的人相对还是少一些,没那么卷;2)食品的工作环境其实还蛮开心的,每天都是和吃吃喝喝的东西打交道(仅代表个人观点,爱吃的朋友应该会过的很开心哈哈哈),就算是工厂,干净卫生也是基本要求,不存在化工厂的高危性(当然还是非常不建议进厂),企业的话也是全国各地各等级的城市一般都会有,大家选择可以丰富一些。但是工作数量虽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求职,并且有个不错的个人发展,还是要注意很多问题,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自救”,下面展开来讲。

  展开分析之前,我们先做个简单的数据统计,来看看代表性高校每年有多少食品的毕业生和岗位待遇如何。

  以上是我从各高校就业信息网找的2022的生源数据(博士就业区别较大,暂不讨论),只计算了食品关联度高的专业,也有可能会有一定出入。上述高校是第四次学科评估食品B+以上的15所高校,高校本身层次及地域有一定的跨度(C9 985 211 一本)。根据学科排名的情况和我的了解,尤其中上游高校,开设食品专业的其实并不是特别多。

  不过口说无凭,对比来看,这个毕业生人数算不算多呢?让我们来看看“生化环材”以及常见的理工科,每年的本硕毕业生又有多少呢?

  引用一下Top20高校部分学院毕业人数统计 - 知乎)这里统计的数据。学校包含:上交,东南,北航,南大,南开,厦大,吉大,哈工,天大,川大,武大,浙大,清华,西交(14个)

  以其中和食品最接近的化学化工为例,食品专业排名靠前的15所高校和综合排名前列的头部14所高校的化学化工本硕毕业人数大致相当(6284 vs 5968),多于材料(3677)。但这个数据里其实只列举了学校综合排名top14高校的学生人数,如果将这个覆盖的高校层次范围拓展一下,同样以学科评估B+为标准(化工学科评估B+以上共有29所,材料有34所),人数上首先会远超过食品。其次,材料,化工等专业强势高校(B+以上)基本都是985/211中上游高校,从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入学难度来看,层次都要比食品上述的大多数高校高不少,另外如果将统计人数范围扩展到和统计的食品专业的同层次高校,数量上将远超食品的人数。

  这里再重复一下,本文仅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做简单的分析统计,所以挑选的食品高校样本大多是学科排名靠前,有一定食品专业规模的代表性的高校,不代表所有的高校的情况。另外,下面的收集的岗位信息也是针对我认为同等或近似学历水平的朋友们会关注的岗位,如果觉得适合自己的朋友可以参考~

  以上是人数的一些概念和比较,和就业质量还不能构成绝对的关系,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就业的企业的待遇。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有提到,我个人理解的食品企业的就业优先排序是(仅基于待遇考量,个人因素姑且不论):

  外资B2C快消企业(玛氏,联合利华,雀巢等等) 》大国资B2C快消(蒙牛,伊利,中粮)》 其他中小型快消(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创新型企业,做食品资讯平台,展会等等) 》所有的工厂

  部门岗位来说BOB,市场;销售;研发(新品开发);供应链都有一定相关性,看个人的机遇和偏好

  那么我们可以再看看,这些企业的食品专业直接/间接对口待遇究竟怎么样呢?我们以几个求职分享平台的数据为例:

  (数据来源:offershow,51job,若干学校的就业信息网,自己和朋友收到的offer)

  以上是简单汇总的薪资待遇表,特别说明一下,基本上都是只要求本科,个别研发要求硕士,但硕士同岗位的起薪有的公司会给的高一些。

  汇总表可以作为参考简单了解一下目前的食品行业的薪资待遇,我自己和周围朋友的实习体验来看,其实都还是比较愉快,工作压力不算太大,基本不会加班(尤其外企),薪资待遇以表中这些大企业/知名企业来看,在当地都应该算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有的特别的外企的管培岗位的待遇应该算是非常有竞争力(比如玛氏,联合利华的综合管培,研发/供应链/职能管培等)。

  这里我们做个简单总结,从毕业生人数和就业薪资待遇来看,食品算是平均水平线上的专业,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能接受的待遇水平,同时工作环境也比较友好,卷度不算太夸张,但是同时因为本科教学和实际产业的脱节,如果想要找到好的工作,还是需要“积极自救”,下面进入正题,如何“自救”BOB。

  总的来说,我认为一个食品应届毕业生想要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①过关的学历水平;②充分的实习经验;③良好的英语水平;④其他特长类的能力。满足其中的一到两点,基本能找到平均线上不错的工作;如果能满足三点及以上,应该是可以试一试应聘行业内或相关行业非常好的工作。

  这其实和其他行业一样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论是经久不衰的985211,还是新型贵族“双一流”,基本是进大公司/优质公司的标配,在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尤其如果想投管培类的岗位,学校的title还是很重要的,就算没有好的title,学校也至少得在行业内知名(不是学校自我宣传的出名,是真-有广泛的校友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

  另外,虽然现在考研是大风向,但是至少食品行业的常规岗位来看,如果本科还可以的话,读研的必要性不是特别强。最直观的角度,上网搜一搜企业招聘要求,除了研发,基本都不会要求硕士(虽然根据我自己的体验,有的公司本硕给的底薪是有差别的,但是只是个别,另外本科入职少说早研究生2年,同一时间工资谁高谁低还真不好说),另外食品的朋友千万不要把研发神话,首先了解一下研发到底是干什么的,符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其次,研发的招聘人数算是岗位里非常少的,竞争相对也最激烈。贴一个以前的回答。

  最后做个简单总结,如果本科还不错,想明白了要就业且对研究生没有执念,那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我觉得没有太大问题。

  朋友们,实习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要就业,实习会比你在实验室做大创,打杂,做课题重要的多的多的多的多!为什么食品FMCG行业明明很热门待遇还可,但食品的同学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呢?明明专业知识也是有一定储备的,不管销售,供应链,法规,开发都有先发优势,但怎么就不行呢?问问看自己学商科文科想进快消的朋友,人家本科都在干什么,都在实习啊朋友们,不是在实验室滴定涂平板测参数BOB!

  为什么一定要实习或者说实习很重要呢?一方面,在食品企业实习之后,才能真的对行业有所了解和认知,不同的岗位究竟在做什么,自己应该要积累怎样的能力,哪些专业课是有用的,都得实践出真知呀朋友们。另一方面,实习内推比秋招硬着头皮投简历管用多了,同时工作经历也是面试和未来工作的重要支撑,大多数大快消公司都会有暑期实习,提供给下一届的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秋招,申请难度低一些且可以转正,就算没转正,还有秋招这第二次机会,或者可以作为履历跳板去投递更好的公司。

  再提一个问题,因为确实很多很多的导师,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会push大家做实验,发论文BOB,本科甚至可以叫科研助理当一段实习看待,那这个对找工作有没有帮助呢?每天努力做实验发paper有没有用呢?对于绝大多数食品企业的岗位,没有直接的用处(不讨论间接作用),绝大多数岗位不会因为你多发了两篇论文就给你疯狂加分,甚至,如果对比 实验室努力科研人 vs 正常学习+日常实习 这两类学生,绝对是后者占优。至于研发这一类相关性最强的职位,可以去看一下贴在上面的回答,冷静思考一下自己实验室的没日没夜对找工作的加成到底有多大,再下一步行动。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待遇好的企业,都是外企(当然也有不少国企民企也待遇不错),实际工作中确实会不时用到英语。单纯从求职的角度,基本外企面试十有八九都是要考验下英语水平的,这里说的英语水平是真的能用的水平(听说读写),其实本科期间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对自己提高一下要求,非常重要的一个软实力。当然,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母语也不是英语,工作场合大多数也是面对中国人,其实也不见得大家英语都很好,所以这方面平常心,把英语当作一种软实力,日常训练,以能用为标准就可以了。

  这是我今年秋招的一个新的体会,其实食品专业,比较适合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因为学的真的非常杂,全产业链的各种知识都有一点,但都不是特别精。作为储备的意思是,就是你拥有了一定的食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是同时要具有其他方面的某种或某些真实的具体的就业能力,举例来说,今年秋招,尤其是供应链部门,有特别多企业都在强调数字化,应用到食品场景大概就是生产,流通的模拟和数字化调控,那这时候,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就很必要了,直接和你的工作内容相关,同时你也具备食品的知识,就非常有竞争力了,作为食品的同学,本科期间完全可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或者工程模拟竞赛,都是很常见的比赛,把自己的数学和编程能力都提升到实用层次。再或者说,营养类产品(保健食品)越来越热门,今年投递雀巢的时候也碰见了要求注册营养师证的岗位,那强化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法规合规,营销能力(比如参加商赛提升一下)等等。

  通过上面这种方式,把食品专业作为知识储备,实际的建立起自己的某个方向的技术壁垒,我觉得是食品人在食品业内就业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其实从科研上也能作为参考,食品本身在专业上就很难有技术壁垒,科研领域化学材料生物都能来参一脚,就业上也是如此,本身其实不具有特别强的专业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学了四年感觉什么都没学到且没什么就业竞争力的原因。但是,因为本身食品所代表的FMCG行业还算是热门,食品专业的课程本身又是大杂烩,所以作为知识储备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对全产业链都有一定的理论认知,在这个基础之上,学习掌握真实的某个或某些有技术性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可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最后强调一下,以上是我仅针对本硕的求职的理解,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一起积极讨论,最后祝愿大家都有理想的职业发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企业有达能、中粮、惠氏、ADM,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嘉吉,帝斯曼江山,曾面过联合利华、亿滋、玛氏、芬美意、雀巢。。。以前我也认为行行出状元,但毕业两年后现实给我的一个教训是:选择大于努力,男怕入错行。

  食品这种明显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残余,早已不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产业形势需要,国家就是不做调整不做相应适当取消,无非是会引起大批专业教师失业,除此之外本科阶段建议取消专业设置,只留专科和研究生

Copyright © 2012-2023 雷竞技 版权所有

晋ICP备18008574号